师资队伍

同济任职
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全球城市与合作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同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社会兼职
中国政治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社会学会社区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理事
上海政治学会理事
《社会政策研究》杂志编委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金融与社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荣誉奖励
1.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03)
2. 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城市交通交叉学科,排名03)
3. 同济大学城市交通交叉学科优秀硕士论文奖(指导教师)
4. 同济大学2020届优秀毕业论文奖(指导教师)
5. 第十六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
6. 同济大学2020、2019、2018年度青年讲课竞赛优胜奖
7. 同济大学2019年优秀班主任
8. 2018年度“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特等奖,获“上海市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9. 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2017年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排名06)
10. 中国公共管理学术年会(2017)第三届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
1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优秀硕士论文奖(2010)
主要国际出访身份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Rajawali Fellow, 2011-2012)
教育背景
2003-2008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建筑学专业,建筑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双学位)
2008-2010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硕士
2010-2014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专业(城市规划方向),法学博士
2011-2012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联合培养)
2014-2016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管理学博士后
主讲课程
地方政府学(本科)
比较政治经济学(本科)
世界经济概论(本科)
城市政治与治理(研究生)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 中国政府与政治(全英文 / 研究生)
科研项目(按年份从近到远)
国家社科一般课题(2022)《基于典型场景的社区治理智能化技术路径与风险防控研究》
国家社科重大子课题(2021)《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性理论建构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18)《基于大数据的超大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公平配置与精准治理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2)《多元城镇化与中国发展:战略及推进模式研究》(参与人)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委托项目(2022)《数字家园建设指南编制》
民政部社会进步研究所委托项目(2022)《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研究》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项目(2016)《中国超大城市的社会风险、公共安全规划与社区安全建设》
民政部课题(2016)《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委托课题《大国兴衰的关键性社会因素》(2015,执笔人)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委托课题《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治理创新》(2015,执笔人)
嘉兴市智慧办(2019)《嘉兴市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顶层设计》
同济大学学科交叉专项(2022)《基于智慧交通场景的社区治理智能化技术路径与风险防控研究》
同济大学文科智库专项重点项目(2021)《人民城市理念下智慧城市建设与政府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同济大学本科交叉课程建设项目(2018)《城市政治学:规划、政策与治理》
同济大学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项目(2023)《城市政治与治理》
同济大学研究生精品线上课程建设项目(2024)《城市政治与治理》
科研成果(按年份从近到远)
(一)代表性论文
1. Ge, Tianren et al. “Cross-Provincial City-Regionalism in China: Evidence from Smart Planning and Integrated Governanc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Land (2025): n. pag.
2. 《人民城市权城市更新的空间正义及其实现路径》,《时代建筑》,2024年第05期,第68-71页。
3. 《社区空间治理理论的跨学科视角——构建“物理—社会—数字”三元空间融合框架》,《东南学术》,2024年第04期,第52-63页。
4. 《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时空背景、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中国城镇化研究》,2024年第01期,第1-33页,出版日期2024年6月30日,在线发表2025年1月20日(通讯作者)
5. 《从“增长政治”到“秩序政治”——欧美城市政治学的范式转移与未来展望》,《世界社会科学》,2024年第01期,第211-226页。
6. 《土地金融如何塑造中产阶层——基于金融社会学的分析》,《社会学研究》,2024年第1期
7. 《新型智慧城市:寓治理于规划》,《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12期,第31-34页
8. 《美国城市社会冲突的结构性根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06期,第34-46页
9. 《都市权力结构与土地利益分配——快速城镇化时期北京城市更新的空间政治经济学》,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第1-14页
10. 《从“增长联盟”到“公平治理”——城市空间治理转型的国家视角》,《城市规划学刊》,2022年第1期,第81-88页
11. 《探索跨区域治理创新的中国方案: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复旦城市治理评论》,2022年第02期,第109-138页
12. 《上海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的声景感知评估及其精准治理研究》,《时代建筑》,2022年第1期,第80-87页(通讯作者)
13. 《住房金融化的影响及应对》,《中国金融》,2021年第18期,第23-24页(第2作者)
14. 《“一核多元”合作治理导向的城市更新——基于对上海市长白新村228街坊协商征收案例的分析》,《社会政策研究》,2021年第02期,第47-62页(第三作者)
15. 《跨学科的城市交通治理体系研究》,《城市交通》,2021年第4期
16. 《新发展阶段城市社会治理如何持续创新?——基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的案例分析》,《社会治理》,2021年第6期,第76-81页
17. 《高风险社会的智慧社区建设与敏捷治理变革》,《理论与改革》,2020年第05期,第85-96页
18. 《新兴技术能否破解“共同体困境”——数字政府、智慧社区与敏捷治理》,《社会治理》,2020年第02期,第49-56页
19. 《社区更新微基建的公平规划与合作治理——基于北京‘清河实验’YG社区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20. 《“一带一路”精细化发展阶段隐形风险的连锁机制与精准对策》,《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11期
21. 《国家如何治理网络空间?——基于美日德俄印的比较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年第04期,第79-88页(第二作者)
22. 《比较政治学的应用型教学创新路径探析》,收录于《政学新声——政治学学科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创新》,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
23. 《论政治学本科教育的“本研一体化”——以同济大学“社区公共事务管理”课程教学创新为例》,收录于《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学改革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24. 《建国以来社区治理的三种逻辑及理论综合》,《社会政策研究》2019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社会学》(人大复印报刊材料)2019年第7期
25. 《国外学者对全球城市理论的研究述评》,《世界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2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中国民政》,2018年第19期
27. 《治理结构与政策执行:基于3个城市社区建设资金使用案例的实证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8年第7期
28. 《社会关注度的新闻大数据分析——社会、时间与空间的维度》,《浙江学刊》,2018年第3期(第三作者)
29. 《中产过渡阶层的矛盾心态及其原因刍议》,《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30. 《我国特大城市进入风险社会了么?——基于北京、东京、首尔市民风险感知的比较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6年第10期(第二作者)
31. 《学术建设与北京城市发展——建设北京学术之都的涵义、举措与展望》,《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32. 《都市社会的结构冲突:阶层地位如何影响政治态度与政治参与?》,《中国研究》2016 年春季第21期
33. 《我国社区治理创新的四种模式》,《西北师大学报》,2016年第6期
34. 《社会风险与基层社区治理》,《社会治理》,2015年第2期
35. “Public Goods and Political Trust in the East Asian Metropolitan Cities : the Cases from Beijing, Seoul and Tokyo”, Research Paper No.5,2015,Page 50-56,Tokyo: Institute of Economics, Chuo University Press
36. 《社区治理中的集体消费——以特大城市的三个基层社区为例》,《江淮论坛》,2015年第4期
37. 《社区的碎片化:Y市社区建设与城市社会管理的实证研究》,《学术界》,2013年第1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4年第4期
38. 《制度变迁中的“创新组合”:以中国城乡治理为例》,《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二)著作/译著
1. 《碎化与整合:中国社区发展与基层治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年9月
2. 彼得·G·罗著、葛天任译:《公民现实主义》,译林出版社,2021年8月
3. 葛天任、邓佳怡著:《智能革命与骑手未来——对上海外卖快递员群体的社会调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7月
4. 葛天任著:《强国之城:大国科技竞争与智慧城市治理》,同济大学出版社,2024年8月
(三)专题报告与主旨发言
1.第四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分论坛“智慧社区建设与敏捷治理变革”(2019年10月)
2.2018中国民政论坛主旨发言(2018年9月)
3.第二届上海-釜山合作论坛发言“经济全球化的未来”(2018年9月)
4.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城市转型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学术会议分论坛报告(2018年7月)
5.英国牛津大学-上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联合城市研究中心“全球化与城市未来”研讨会专题报告(2018年7月)
6.日本中央大学经济学系发表“社会公平性产品与政府信任”专题报告(2015)
(四)主流媒体评论
1.《中美高科技竞争是长期持续的制度较量》,《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8月21日,总1105期
2.《建设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1-12(005).
3.《“微基建”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解放日报(理论版),2022年4月6日
4.《探索中国经济自发深层动力——评<五大增长极>》,审计观察,2021年第8期
5.《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认知升维》,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4月
6.《全球经济信息指数报告》,财经杂志,2021年4月
7.《网络时代画好社会治理同心圆》,《人民日报(评论版)》
8.《大阅兵背后的北京城市安全管理》,《人民公安报(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