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晓红

系所职称:政治学系 副教授
研究领域:教育制度与组织、教育与社会分层、教育治理
学位信息:法学博士(北京大学,2007年)
联系方式:li_xiaohong@aliyun.com


荣誉奖励

同济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08年)

同济大学教学奖励金教师系列二等奖(2011年)

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

同济大学第二届“名课优师”(2015年)

暑期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全国百强团队优秀指导教师(2015年)

同济大学优秀员工(2015年)


主要国际出访身份

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年)

  

教育背景

 19959-19997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专业,管理学学士

 19999-20027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教育学原理方向),教育学硕士。

 20039-20077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城乡社会学方向),法学博士

  

主讲课程

性别与不平等

社会治理概论

  

科研项目(按年份从近到远)

(一)主持课题

 1.国家“重点高校”政策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5PJC091):2015 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C 类项目

 2.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国际交流合作研究(项目编号:0703219029):同济大学2012 年青年英才计划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3.多边教育服务贸易关系中的国家主权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YJC880063):2011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之青年基金项目

 4.同济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0703219017):2011 年度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

 5.农村绿色环保的社会生活方式研究——基于东西部的比较”(项目编号:0703219012):2010 年度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学科交叉)

(二)重要参与课题

1.大型建设工程的社会影响研究(项目编号:09692103900):2009 年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子项目负责人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调整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项目编号:0700242074):2007 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参与人

科研成果(按年份从近到远)

(一)学术论文

 1. State Power, Symbolic Capital, and the Hierarchy and Homogene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In the Example of Three Key Universities Polici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vol.52, 2019,pp.208-230

 2.“国家重点高校政策的变迁逻辑:国家治理的视角”,载《财经高教研究》2019年第1卷,第31-49

 3.“国家权力、符号资本与中国高等教育的等级性和同质性——以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重点高校政策为例”,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8年第2期,第134-150

 4. 现代主权理论与主权切割方法在国际服务贸易主权分析中的应用——以跨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为例”,载《南京师大学报》2018年第2期,第60-68

 5. “985 工程对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影响”,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 年第4 期,第157-171页。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15 年第1 期全文转载,《中国青年报》(2015 04 13 日)摘编转载。

 6. “主权视野下的教育国际条约分析”,载《药学教育》2014 年第3期,第1-6

 7.“社会人口特征与环境:基于农村的数据”,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年第12 期,第121-128

 8.“高等教育制度变迁视野中的中外合作办学研究”,载《教育研究》2011 年第10 期,第54-58

 9. “建设工程社会学学科体系探析”,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 年第4 期,第66-73

 10.“移植式课程与教学及其非预期后果分析——以A 大学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为例”,载《财经高教研究》2008 年第3 期。

 11.“西方关于跨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概念和问题”,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 年第2 期,第120-127

 12. “女同性恋性别认同和身份认同研究”,载《中国性科学》2007年第5 期,第16-19

 13.“汉族青少年民族意识形塑的研究:一个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的内容分析”,载《西北民族研究》2007 年第2 期,第71-77

 14. “学校是个小社会吗”,载《上海教育科研》2001 年第12 期。

 15.“青少年犯罪的文化心理分析”,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第7 期。

(二)著  作

专  著

《中外合作办学:组织场域及运行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