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2017年11月10日,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联合主办的同济大学“中国与世界”名家系列讲座第十九讲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李向阳教授,受邀为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带来了题为《“一带一路”的进展与发展方向》的精彩讲座。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本次讲座。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徐红教授、副院长王存刚教授、仇华飞教授等多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门洪华院长代表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全体师生对李向阳教授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门院长指出,李向阳教授在世界经济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为中央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在海内外均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力。门院长代表学院全体师生感谢周教授的莅临,并预祝演讲圆满成功。
李向阳教授首先感谢了门院长和全体师生的欢迎。他强调分析“一带一路”的重要性,以明确基本共识为起点,以争议问题为导向,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以寻求出路为目标,围绕关于一带一路是什么、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展开阐述和分析。
首先,李教授提出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至今已经4年,“一带一路”也从理念进入实践阶段,但关于“一带一路”在研究和现实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周教授从8个有争议的问题谈起,简要概述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和倡议争论、边界、定义、成功标准、目标、治理结构、中国版经济全球化论及宣传的内外有别。在此过程中李教授指出政治学界和经济学界的分歧,即现有的经济理论无法适用“一带一路”。为了对问题做进一步阐释,李教授引用图表来说明六大经济走廊发展现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发展相对最慢做了简短分析。
接着,李教授从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一带一路”实施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第一、地方政府向中央索取优惠政策与投资项目;第二、学术界关于“一带一路”研究的泛化、虚化;第三、沿途国家把“一带一路”等同于对外援助项目,抱有“等靠要”的心态;第四、区域外大国质疑中国的战略意图。
对于第一个问题,李教授指出在2014年“两会”期间几乎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把融入和对接“一带一路”写入政府报告,其真实目的是向国家索要经济优惠政策和大型投资项目。学术层面,负责领导在内部讲话中明确提到学术研究的泛化、虚化。关于泛化,李教授罗列了15个中国知网上对“一带一路”目标的论述,这些目标都有大量对应的文章。国外对此产生了诸多疑问:这些目标是中国发展需要的,但是其余国家有什么义务配合中国实现目标?如果按照这样的目标清单,中国是否要相应的给予其他国家补偿?另一方面,伴随着大量文章出现,“一带一路”的定义和治理结构却一直没有取得共识。“一带一路”被看成是一个黑箱,任何人都可以谈论“一带一路”的意义和风险,并且可以将其无限扩大,引申出多个版本,理论问题导致了实践层面的困难。域外大国对“一带一路”抱有质疑:印度怀疑中国借此介入南亚事务,对其进行战略上的包围;美国认为中国在挑战现行的秩序;日本反对中国,中日固有结构矛盾加深。集中起来,所有负面声音可以集中在以下三种:“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新殖民主义”、“新时期的朝贡体系”。
紧接着,李教授从“一带一路”是什么层面进行探讨,给出了六个关键概念:其联系纽带是古丝绸之路、核心是发展、基础是互联互通、治理结构是多元化合作机制、原则是义利观、目标是命运共同体。李教授指出,经济学领域有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之分,这种界定与国际政治学并不相同,但“一带一路”的未来一定是多边主义,提高全体福利水平。古丝绸之路弘扬丝路精神,有别于欧洲十字军东征的种族灭绝,所以这种和平共融才能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文化基础。“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别于TPP的规则导向,是一种无规则的发展导向,并以太极和泰拳对东西方差异做了形象的比喻。由于相关国家地区差异性大,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机制的多元性和适应性,说清楚未来走向。基于以上分析,李教授试图给出个人答案,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学术界定:“一带一路”是以古丝绸之路为纽带,以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元化合作机制和义利观为特征,以打造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
关于做什么,李教授提出了两个关键词:利益交集、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周边战略的重要依托,经济外交的新平台,是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服务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国际社会的协奏曲。”但中国解决的问题不等于其他国家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中国要在协奏曲中有所作为,就要建立国际合法性,真正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
做什么势必要落到怎么做,这里,李教授着重强调了秉承正确的义利观。义利观包含搭便车论、予取论、跨期收益论和正外部收益论。我们需要准确把握义利观的内涵,具体来说就是协调政府与政府的关系;构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机制;搭建落实义利观的载体,推进经济走廊建设;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协调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关系;做好产业选择,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随后,仇华飞教授做了一个简单评论,仇老师首先表示李向阳教授的讲座对他触动很大,接着谈了自身的一些体会。仇华飞教授重新提出了关于“一带一路”到底是战略还是倡议的争议,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中国方案。其次,“一带一路”的话语已经在国内外学术界非常流行。再者,在中国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要逐渐规范行为。从政治学或文化出发,仇华飞教授也对“一带一路”提出了自己的定义:“一带一路”是中国特色的、体现地缘经济优势、以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
在互动环节,李教授详细回答了与会人员的一些问题。关于高铁停建是否是对“一带一路”的挑战,李教授认为我们承诺的并没有完全兑现,并且由于国际社会的差异,我们的标准并不能推广。
在活动的最后,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门洪华院长进行了总结。门洪华院长对李向阳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门院长指出,李教授在报告中体现了一种批判性的思考、建设性的学问。学术研究需要有独立的判断,批判性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只有批评性的思考才能让我们去深挖问题背后的机理,才能进行哲学的思考,才能对现实进行理性的评估,也能够对未来提出建设性的方向,这是一个开放的思考过程。在李教授的讲座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国内外重大相关课题的了解和深入的分析。中国作为后起大国,只有进行比较,我们才能把握规律,才能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走好我们自己的路。最后,门洪华院长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再次感谢李向阳教授给与会师生带来的精彩演讲,并期待李教授能够再次莅临同济大学。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