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战略论坛暨“特朗普2.0背景下的世界之变与中国外交应对”高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成功举行
2025年5月17-18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和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战略论坛暨“特朗普2.0背景下的世界之变与中国外交应对”高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50余家院校机构的近80位专家学者齐聚同济大学,展开学术交流、进行深入研讨、汇集战略智慧。
本次论坛由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学会、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同济大学文科建设处和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共同承办,论坛在5月17日下午召开专家闭门会议,18日举行论坛全体会议。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教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助理金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5月18日上午,第七届中国战略论坛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报告厅举行开幕式,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教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助理金鑫致开幕词。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同济大学始终坚持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为办学宗旨,肯定了同济人坚持把论文写到祖国的大地上的卓越成就和实干伟业。郑庆华书记指出,同济大学积极探索学科转型与创新,重视从传统工学领域向新兴高边疆前沿方向的拓展,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之间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而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等文科学院要把握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趋势,致力于形成战略思想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联建格局。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上升成为国家全球战略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在技术领域乃至价值观、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均会产生深刻影响。为此,我们既要拥抱人工智能的时代,更要主动策划引领时代发展,并在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培养产生一批能够抢占制高点的专家学者,在重大原创性核心技术领域占得先机,从而壮大中国的战略自信和胜利底气。最后,郑庆华书记鼓励动员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理工背景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凝聚力量,通过人文社科将战略理念作为内在共识,通过理工医等学科把战略理念转化为技术方案与工程实践,从而让社会科学的思想智慧真正成为工程科技专家的行动指南。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助理金鑫回顾了中国战略论坛经由十年来筚路蓝缕的发展延续,最终打造成为高质量的品牌活动。金鑫部长助理强调,当前国际形势充满变化与挑战,长期以来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受到冲击,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遭到忽视,反全球化思潮抬头和经济要素被政治化、工具化。与此同时,南方国家在多边舞台上展现出团结合作,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更加平衡,国际事务的处理方式发生改变,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加速重构。他进一步指出,中国战略研究需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长周期研究,要关注国家间关系和政治体系的周期性波动,深化规律性认识;二是深层次研究,要从复杂的现象中发现本质把握全局,深化对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演变趋势的研究;三是提出创新性问题,要充分把握时代特征及其变化,探究对外战略方针和重大问题的创新性研究;四是强化基础性研究,特别要在世界底层逻辑、世界主要大国战略研究、国家软实力研究和中国倡议的世界意义研究等领域构建决策基础。最后,金鑫部长助理积极肯定了国内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在推动中国战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与期望学术界积极建言服务决策、继续加强平台建设,共同推动中国战略研究再上新台阶。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开幕式结束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苏祖辉和门洪华院长分别主持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
商务部原副部长/信息产业部原副部长蒋耀平做了题为“从广交会成果看中国外贸应对中美贸易战的战略智慧与韧性”的主旨演讲。蒋耀平先生用广交会交易成果的详实数据和具体案例说明了中国外贸在应对中美贸易战中展现出了显著的战略智慧,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国家在广交会中表现尤为亮眼,这推动市场多元化、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国际融合,以及深化区域合作机制,重塑着全球贸易格局。广交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鲜明特色让中国制造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构建起了具有韧性、效率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生态体系,这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实力和底气。中国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广交会商贸系统,积极推进数字贸易,凭借跨境电商的独特优势和活力,为外贸发展带来了颠覆性创新。
国际奥委会委员、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副主席、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杨扬女士做了题为“五环旗下的东方智慧:以奥林匹克价值消解对抗,用体育共融诠释中国战略的世界担当”的主旨演讲。杨扬女士介绍了国际奥委会的代表结构,分享了从运动员经历到参与国际体育组织的个人旅程,强调运动员的声音在国际事务中重要性。通过回忆自己在国际会议上的经历,指出竞技场外的竞争激烈,特别是如何处理国家之间的政治影响。她基于自身在国际滑联和国际奥委会的任职经历,谈到体育被政治化的问题,尤其是在国际场合中如何应对对中国形象的抹黑。最后,杨扬女士表达了对体育作为团结和友谊桥梁的高度认可,反对政治干预体育的观点,并希望通过运动推动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原副院长、陆军少将唐永胜教授就中国如何在世界变局中赢得战略机遇发表主旨演讲。唐永胜教授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深刻变化,中国必须准确把握这些变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之后,唐永胜教授分析了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演变,从资本主义全球扩张到全球性经济危机,再到新的战略格局发展调整,由此判断旧的国际秩序正在失效,而新的国际秩序正在逐渐形成。唐永胜教授表示随着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加剧,中国在国际多边舞台上的地位作用愈发重要,这表现在中国同时面临复杂的安全形势和全球南方国家群体崛起的战略机遇。最后唐永胜教授提出应对这一变化的国际战略,强调要提升对世界局势的认知水平,加强针对复杂局面的因应能力,以及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前驻东盟使团团长、驻智利大使、江苏大学全球发展与安全研究院理事长徐步教授围绕特朗普对外政策的历史逻辑展开演讲分析。徐步大使认为特朗普政策受到麦金莱和小雅等美国历史上总统的政策影响。在经济与贸易政策方面,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引发了广泛讨论。尽管许多人认为特朗普在贸易战中的成果并不明显,但特朗普可能在寻求通过制造混乱来谋求美国利益。就国际形势挑战而言,美国在面对中国等新兴对手时,特朗普政策可能无法简单复制历史上的成功经验。随后,徐步大使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即要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中国应当利用东方智慧和开放政策来应对全球挑战,强化自身在国际治理中的地位。徐步大使最后强调,未来中美关系将持续处于竞争状态,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更深入的改革与开放。
外交部前驻韩国大使、前驻尼泊尔大使邱国洪就中日韩合作进行了主旨演讲。邱国洪大使强调了中日韩在面对美国的高关税政策时,有必要通过深化区域合作来稳定经济增长,构建东亚经济命运共同体。邱国洪大使认为,因为中日韩三国在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制和应对高关税方面存在共同利益,所以要稳住中日、中韩和韩日的双边关系,尤其是恢复高层交流以减少政治因素对经贸合作的负面影响。最后,邱国洪大使建议加强经济和人文交流,改善国民感情促进合作;各国政府要支持中小企业在区域合作平台下的发展,帮助其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中日韩三国要通过建立区域级别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帮助年轻人应对就业挑战。最后他总结表示中国需要制定长期战略,抵御美国的控制政策,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周边战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吴志成教授从时代主题转换的角度分析国际关系安全化问题。吴志成教授认为,随着地缘博弈加剧,国际关系的安全化成为显著趋势,导致绝对安全观损害多边合作。与此同时,吴志成教授指出地区冲突趋向集团对抗,乌克兰问题使得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恶化,中东地区的巴以冲突也在加剧。在经济与科技问题上,吴志成教授指出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推动其他国家采用本币结算,导致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面临危机。此外,美国还以国家安全由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阻碍国际科技交流,导致科技领域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吴志成教授总结道,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从和平与发展转向安全与发展的重要转变,中国要持续推进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馆应对泛安全化。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发表了“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引领世界之变”为主题的演讲。苏长和教授指出,全球面临复杂的安全形势和霸权主义的挑战,国际关系的基础要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而当前一些国家却在推动军事同盟和回归冷战模式。这种现象不仅危害到国家安全,也损害了经济发展和人权。对于中国的国际定位,苏长和教授指出中国应顺应国际社会的发展规律,实现国家间共生与相互依存,强调多边合作共赢而非个别国家利益。在此进程中,苏长和教授表示要承认斗争的存在,特别是在对不平等与不公正国际制度的变革。最后,苏长和教授总结道中国要通过多层次的战略规划与国际合作,提出有效的治理解决方案,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促进社会的均衡与发展。
华侨大学副校长林宏宇教授就特朗普的“美国性”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进行发言。林宏宇教授首先分析了美国的国际角色和特朗普的政策定位,指出特朗普曾表示“我是美国总统,而不是世界总统”,从而强调了美国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政策导向。在此背景下,林宏宇教授认为这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实体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林宏宇教授通过对内政和对外政策的分析指出,特朗普政策有其短期效果,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美国国际影响力下降。最后,林宏宇教授强调中国和平崛起可能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表示中华民族的文明崛起需要与国家战略目标更好地结合。由此进一步呼吁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时,中国要保持乐观态度并把握机遇,同时强调中国在国际舞台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高程教授做题为“特朗普主义与大国关系及世界秩序变革”的主旨发言。高程教授认为,特朗普主义的核心逻辑是“美国优先”,认为阻碍美国强大的最大敌人并非外部竞争者,而是国内政治正确和国际制度束缚。美国对外战略具有三个特点:将中国视为对手而非敌人,将盟友视为“搭便车者”并强迫其分担成本和选边站队,在世界推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并破坏国际秩序。高程教授进一步指出,特朗普主义为中国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创造机遇。一方面美国与盟友矛盾为中国扩大“朋友圈”和缓解围堵提供机遇;另一方面,美国退出多边责任为中国推动全球南方合作、提升议题设置能力留出空间。最后高程教授总结道,特朗普虽强化美国绝对实力却加速其霸权衰落,国际秩序“礼崩乐坏”实为美国主导自由主义体系瓦解,中国若善用战略经营,或能在动荡中赢得自主发展空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楼春豪研究员围绕南亚地缘安全形势变化及其对中国的挑战进行发言。楼春豪研究员首先回顾了中国周边工作会议及新一轮印巴冲突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楼春豪研究员总结了此轮印巴冲突的特点。一是来去匆匆、急声骤起,冲突升级速度快。二是多点攻防、纵深打击,不仅涉及克什米尔地区沿线,还针对腹地目标。三是混合作战、以战止战,作战方式多样,包括陆军、空军、海面行动以及认知战、网络战、无人机等。四是谁胜谁负难有定论,双方各有得失。在此基础上,楼春豪研究员进一步探讨了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形势的影响。目前来看,表面上大规模军事冲突可控,印巴双方都认识到冲突升级会扰乱自身国家崛起进程,但仍然需关注暗流涌动的问题,如对峙期间出现的河流问题等。
5月18日下午,50位专家学者齐聚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举办,分别就“特朗普2.0背景下的世界之变与美国之变”“特朗普2.0背景下的中美关系之变”“稳健应对世界动荡变革的中国外交”等三个议题进行平行分论坛讨论,涌现出诸多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真知灼见。
分论坛结束后,本次论坛在中法中心501会议室进行分议题研讨成果总结分享,分别由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教授、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鲁传颖教授和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院长杨攻研教授对三个分议题的研讨情况做分享总结。总结分享环节由门洪华院长主持。
在随后的第七届中国战略论坛闭幕式上,门洪华院长进行致辞。门洪华院长首先代表主办方向各位与会专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由衷感谢中联部研究室多年来对论坛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门洪华院长强调本次会议作为国家级学术平台的战略定位,并呈现出鲜明特色。第一,参会代表多元丰富,既有部委领导、资深学者,也有青年才俊和企业家代表,充分体现了跨学科交流的特色;第二,研讨内容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既立足中国实际,又放眼全球发展,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全球南方等重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三,学术成果丰硕,涌现出许多创新性观点,对国际关系理论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为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提供了新思路。门洪华院长表示,会议期间各位专家围绕中国外交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中国学界正在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参与国际学术对话,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力量。期待未来与各位同仁继续保持密切交流合作,共同为中国战略研究和国际关系学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七届中国战略论坛历时一天半,可谓创见迭出、精彩纷呈,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在明年更好的期待中圆满落下帷幕!
供稿:杨晏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