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徐建平博士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20251118日,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前沿讲座第110讲在同济大学衷和楼1802会议室成功举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司长徐建平博士莅临同济大学作题为“共建‘一带一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门洪华院长主持,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60余名师生参加此次讲座。

门洪华院长代表学院对徐建平司长的到来表示热切欢迎。徐司长曾在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经贸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司、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等岗位任职,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作期间还担任过高技术产业司、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区域开放司等司局工作。门洪华院长指出,徐司长长期从事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等相关工作,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参与了多项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等研究实施,经验十分丰富,是“一带一路”领域的专家,更是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直接指挥和推动者。

徐建平司长根据自身长期深耕“一带一路”领域的丰富工作经验,围绕着“一带一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享了诸多深刻洞见。在正式开讲前,徐建平司长对国政学院师生的欢迎表示感谢。徐建平司长深情回顾了40年前自己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时曾来到同济实习的经历,表示自己与同济渊源颇深,今日重回同济校园,感慨万千。

徐建平司长从倡议背景和核心内涵两方面对“一带一路”的过去进行了回顾。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推出这一重大国际合作倡议。通过对历史上中国陆海丝绸之路的兴衰的梳理、2013年以来党中央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方针的回顾,徐司长用“共、实、感、远”四个字高度凝练总结了过去12年间共建“一带一路”的本质特征。他强调,“共”就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倡导开放、绿色、廉洁理念,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所有共建国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不附带任何政治和经济条件;“实”就是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民心相通,围绕“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架构,推动各领域合作往实里走;“感”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统筹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让共建国家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远”就是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的世纪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大门越开越大。徐司长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将“一带一路”比作中国这只大鹏的两只翅膀,并明确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搞意识形态对立和地缘政治博弈,反对单边制裁和脱钩断链,是一条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

徐建平司长以准确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生动的案例为支撑,向师生阐明了12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与进展。他指出,12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取得了实打实的历史性成绩。截至目前,已与150多个主权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覆盖全球五大洲近8成国家;与6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13份标准化服务文件,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份自贸协议,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朋友圈”越来越大。徐建平司长列举了中欧班列、“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全球数字安全倡议共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和鲁班工坊等典型案例,生动鲜明地为我们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数字建设、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的突出成果。

徐建平司长高瞻远瞩,放眼未来,以过去12年切身实践的经验为国政师生指明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风险挑战与发展路径。他强调,在看到共建“一带一路”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面临的五大挑战,即少数国家蓄意抹黑、恶意竞争;共建国家政局更替频繁;海外利益安全保护压力日增;共建项目遭蓄意破坏的风险。他指出,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需要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同努力。针对“一带一路”的发展路径,徐司长提纲挈领地将其概括为“一个原则指引、四个结合、三个统筹、九大机制”,重点强调了中国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基本原则。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行动会围绕这一原则展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在互动问答环节,徐司长与师生亲切深入交流。针对“在中国与沿线国家普遍存在数字鸿沟的背景下,如何在制度层面推进包容性平等交流合作”的提问,徐建平司长指出核心在于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他指出,“一带一路”合作中“共商共建共享、绿色开放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大原则不会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不会变;同时,合作的领域、技术基础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变化。中国应在坚守大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合作内容,让数字技术成为促进共同发展的枢纽。在回答“‘一带一路’倡议与四大全球倡议有什么关系”时,他指出,四大全球倡议是在“一带一路”实践基础上的拓展,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世界向善向好发展。

门洪华院长感谢徐建平司长为国政师生带来的精彩讲座。他指出,徐建平司长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全面、深入、生动的解读,让我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更加深刻。徐司长的讲解让我们明确认识到,“一带一路”仍是也必将是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合作战略,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之一。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带一路”为中国应对贸易战和全球战略竞争提供了重要依托,为世界共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具有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长远前景。徐司长的讲座内容翔实,高屋建瓴,以准确的数据、生动的案例作支撑,深刻指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为国政师生带来了多领域、多维度的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