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下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第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在综合楼1002报告厅召开。学院教师及学生代表共70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兼外交学系主任王存刚教授主持。
学院党委书记徐红教授代表学院致开幕辞。她首先对本次教学改革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强调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始终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徐红书记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的经历,回忆了王沪宁老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范例。她号召学院广大教师要向榜样看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教学研究与创新工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发展潜能,使学院人才培养更上新台阶。
政治学系邵春霞教授结合自己近20年的教学经历,从课堂参与的重要性及主要形式、参与式教学的难点及改进方法等4个方面,阐述了教学手段改进的必要性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可能途径。
社会学系钟晓华博士以“与学生同游”为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实践教学的思考。她在教学实践中,以充满趣味性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探索,将第一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广阔的城市空间,让学生参与城市观察,进入研究现场,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增强学生的人文反思能力。在报告最后,钟晓华博士分析了实践教学面临的挑战,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匹配,安全保障问题,融入深度和抽离时间问题以及教学团队与经费匹配问题等,并简要地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国际关系系主任陆伟副教授通过对标国内外知名高校,发表了对国际政治专业教学改革的看法。他分析了现有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办学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较为落后等。在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国际政治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陆伟副教授认为,国际政治专业教学改革应该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优化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增加选修课程比重,强化对学生研究方法的传授,注重实践教学,引入技能型课程,以实现培养同济特色一流人才的目标。
社会学系栗晓红副教授围绕“多样化教学体验”谈了自己的思考。她首先分析了当下学生的四种学习状态,认为要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老师必须先投入,调动学生能动性是关键。她认为,应当让学生获得多样化的教学体验,激发学生在抽象概念与经验事实之间、个人体验与公共议题之间、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知识与应用之间穿梭。她还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包括:通过问题导向,分享和讨论社会现象,分析社会学类型影片和小说,个人小专题分享等。
政治学系葛天任博士以“论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教育的‘本研一体化’”为题,结合自己主讲的课程做了发言。他认为,在网络智能时代大学本科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应在本科教育中适当引入研究生培养模式,以研究主线议题设置、经典文献批评讨论、小型多频作业互动这三个要点步步展开。葛博士还以自己主讲的课程为例,具体介绍了本研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操作方法,宣读了学生们的相关反馈。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指导教师的引导和评论,增加学生的互动、讨论、辨析以及情感教育等。
外交学系武霞博士就《外交学概论》的教学改革报告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目前《外交学概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三个问题,即所选教材内容陈旧,逻辑不够清晰;授课教师缺乏外交实践经验,学生缺少外交实践体会;教学内容不够丰富和深入,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她对改革《外交学概论》课程提出3点建议:整合新旧教材,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材料;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丰富讲学内容,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外交学系苏平博士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的概况、学科设置、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对我院外交学科建设进行了阐述。她强调了SAIS的学科设置对我院外交学建设的启示意义。她还就外交学科课程设置中的跨学科构建、加大学生阅读量、与国际接轨、增加方法论课程设置、落实导师制、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院长助理兼国际关系系副主任钟振明副教授结合自己培养学生的实践,探讨了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导学”机制问题。他全面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缺失,如专业名著阅读量不足、毕业论文选题缺乏问题意识、研究方法薄弱、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等。他提出,应尝试建立定期研讨班制度,“导”“学”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增强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能力,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院长助理孙明副教授以“危机与变革”为主题,探讨互联网时代“慕课”革命对高校教师角色转型的冲击。在他看来,互联网时代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正在推倒高校的知识围墙,“慕课”开放性、低成本、个性化的优势,尤其是网络课程+线下面对面指导的模式,使高等教育、高等学府、高校教师必须变革维新。面对压力与挑战,孙明副教授认为必须回归教育的根本目标,在真实的交往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三重专注力”;在混合型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并提升教师的职业竞争力。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国际政治方向)2014级本科生万尽涵同学认为,现阶段学院本科教学有3个特色: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兼以通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完备,教学安排合理;以“中国与世界”名家讲座为依托,沉淀学生学术积累。她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了4点改革建议:通识课程设置应注重与专业的相关性、强化学术经典名著阅读的引导与训练、加强英语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增设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国际政治方向)2015级本科生卢奕吟同学以“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学生”为题,结合国内著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认为国际视野与创新能力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并提出了4点建议:建立双语教学体系,促进语言运用规范化;拓展国际交流广度与深度,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开设第二课堂,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结合多专业领域,促进学科交叉化多样化建设。
中外政治制度方向2017级硕士研究生李志博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感受谈了我院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如文献阅读量少质差、课程安排前紧后松、方法论掌握不足、教学内容前沿性不够等。他建议:增加文献阅读量,夯实基础;加强不同年级之间的互动,形成示范效应;调整课程体系,方法与理论同授;加强参与式教学,师生良性互动。
主题报告结束后,王存刚副院长作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9位老师和3位同学的精彩报告,衷心感谢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以及对本届教学改革研讨会成功举办所付出的努力。王存刚副院长表示,老师和同学们对学院教学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学院一定会认真吸纳大家的真知灼见,积极推进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平台。他同时指出,学院全体教师要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密切关注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注重增强学生各项素养能力,努力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学术视野开阔、创新能力强的一流人才。
会议最后,徐红书记为王存刚教授、仇华飞教授、周敏凯教授、邵春霞教授、孙明副教授颁发了“同济大学第五届教学质量督导专家”的聘书。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第一届教学改革研讨会顺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