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8日至7月1日,继CBCF“未来领袖”美国大学生团到访同济后,中美人文交流活动的第二批成员,来自美国克拉克·亚特兰大大学的20余位学生和教师到访上海,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人文体验、学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同济大学和太平洋国际交流基金会共同主办,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承办,学生们在同济大学校园内体验了中国的学术氛围与教学环境,同时也参访了诸多上海人文景点,感受了上海的风土人情。
之后,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郑春荣教授的带领下,同学前往中德大楼。沿途,郑春荣教授为学生们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概况,并回答了同学们关于校园文化的相关问题。
上午9点,学生们到达中德大楼德文图书馆,开始了第一天的课程学习。当天的两门课为“中国文学传统”和“中国对外投资”,分别由来自上海科学院的潘玮琳老师和来自复旦大学的宋国友老师进行授课。第一节课上,潘玮琳老师系统地向美国学生们讲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从汉字的形成与演化,到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灿烂文化,再到对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影响颇深的各家著作,每一部分都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好奇心。同学们尤其喜欢《诗经》所描写的传统中国精神内涵,并在潘老师的带领下朗读、赏析了《关雎》等《诗经》名篇。
午餐过后,美方同学与教师在太平洋基金会领队和同济大学志愿者的陪同下,参访了上海海洋水族馆、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地。
6月30日上午,来自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的章超老师与葛天任老师分别带来了“中国近代史与上海”和“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发展”两节课程。章超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上海自开埠以来的历史,并列举了多个上海城市空间的发展作为案例,引发了同学们对于现代化城市在历史基础上如何更新、如何创新的一系列思考。其中,同学们对田子坊的案例尤其感兴趣,不断提出在改造过程中如何保留原始居民文化,如何处理居民与政府关系等问题。第二节“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发展”上,葛天任老师则是通过问卷让同学写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随后用各类数据与图表向美国学生们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诸多成就,同时也指出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诸多挑战,同学们由此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未来的机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0日下午,同学们继续同基金会领队和志愿者同行,参观了城隍庙等上海传统文化地标,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30日晚,学院和基金会方面举行了送别晚会。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仇华飞教授、钟振明副教授、学院志愿者学生代表,美国访华团全体成员及太平洋基金会领队共同出席了晚会。门洪华教授发表送别感言,美方教师代表、基金会领队代表也分别分享了他们此行的体会。之后,每位美国学生都发表了各自的临行感言,表达了他们对于在北京和上海的学习、访问与人文交流的感受,也表达了他们对中国文化更真实的了解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