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7日,由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学院主办的同济大学社会科学前沿讲座第32讲在同济大学衷和楼十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副主编徐进研究员为同济师生做题为“大战略的时间维度”的主题演讲。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战略研究院院长、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研究同济大学基地主任门洪华教授主持本场讲座,60余名同济师生到场聆听学习。
在此次前沿讲座中,徐进研究员首先基于对历史上德英之间的战略竞争和如今中美战略竞争的比较,提出了如何判断战略目标正误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徐进研究员认为战略目标必须与时间相耦合,目标必须是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否则将导致执行者难以操作。在此基础上,战略目标的合理性在于利益、资源与能力的合理评估以及对于外部压力和干扰因素的测算(即“知己”和“知彼”),而时间则是知己与知彼之间的桥梁。可以说,时间能够帮助决策者确定合理的战略节奏和制定相应的战略步骤,并影响到行为主体动员资源的力度和外在压力的程度。据此,徐进研究员提出了一个计算公式:知己*知彼*时间=目标,并籍此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战略事实加以佐证。
随后,徐进研究员探讨了时间如何与目标进行耦合。他认为,战略目标分为刚性目标和弹性目标,前者是在一定期限内必须实现的目标并易于测量,而后者则比较模糊并不易于测量。同时,结合有无时间限度的要素,又可以将战略目标分为:(1)有时间限制的刚性目标;(2)无时间限制的刚性目标;(3)有时间限制的弹性目标;(4)无时间限制的弹性目标。在此基础上,徐进研究员又将时间维度的扭曲分为两类,即拉长时间进度和缩短时间进度。他指出,拉长时间进度是一种被动选择,对目标达成的影响相对较小;缩短时间进度则是一种主动选择,对目标达成的影响较大。随后,徐进研究员着重解释了缩短时间进度的原因:一是由于对体系权力结构的错误认知等要素的影响,夸大了外部威胁;二是抓住机会窗口的思想促使国家从谨慎变为激进;三是突发事件导致局势发生骤变。
接着,徐进研究员又结合历史案例对相关战略理论予以解释:第一个案例是一战前期德国海军发展战略。他认为,德国海军赶超英国目标具有合理性,但目标时间设定不合理,最初设想在1920年左右基本赶上英国,但由于外部因素安全压力增加,因此在目标执行中由稳健转为激进,目标渐次增高、节奏逐步加快,这主要是由于德国夸大了外部威胁和急于抓住机会窗口。二是1970年代苏联的进攻战略。他谈到,当时的苏联制定了旨在夺取世界霸权的长期性弹性目标,但此时阿富汗局势突变,苏联认为出现了一个短期机会窗口便直接出兵,调高了战略目标、压缩了时间维度,从而极大地消耗了苏联的国力。徐进研究员据此认为,时间是影响战略节奏的关键性要素,合理的时间设置可以使战略执行过程不急不徐、稳健得当,不当的时间设置将造成失之于冒进或失之于懈怠。因此,国家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善于规划战略时间、保持战略定力。
在此次前沿讲座中,徐进研究员还同在场师生进行了兼具思想性和现实性的交流互动,同济师生就“刚性目标和弹性目标已经暗含了时间的限度,是否与后提到的无时间限制的刚性目标相矛盾”“时间限度的理解强调的是时间的速率的问题,是加速度而导致失败吗”“强调领导人主观认知变化,是否可以加上客观的时代背景、客观的时间变化”等问题踊跃提问,徐进研究员以其专业的学术储备给予了风趣而精彩的解答,引起了在场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活动最后,门洪华院长对徐进研究员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认为此次讲座体现出了学理的深度和学术的洞察。他指出,战略目标需要根据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而将长远的考量与短期的考虑相结合无疑能够为战略规划提供一个更加客观和清晰的判断。有鉴于此,他认为此次社科前沿讲座是一场真正的理论盛宴,同时也期待徐进研究员能够再次莅临同济大学传经送宝、交流互动。